【折腾测试】GPD Win3掌机折腾测试(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pd win3 一号本 【折腾测试】GPD Win3掌机折腾测试(下)

【折腾测试】GPD Win3掌机折腾测试(下)

#【折腾测试】GPD Win3掌机折腾测试(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前两篇专栏中,我对GPD Win3这台机器进行了硬件部分的介绍和一些新技术的解析,那么这篇专栏就来测试一下这台机器的性能,以及说说我个人的使用体验。

性能测试部分

对于一台Windows游戏掌机来说,它并不像常见的游戏机有自己的图形API或者专属的定制系统优化,说白了它只是一台普通的电脑,那么性能方面自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测试前我还是要先介绍一下机器的硬件及设置,在不同的配置和不同的BIOS设置中,性能也会造成巨大反差,所以在测试前还得说清楚硬件配置和BIOS设置相关的东西。

CPU:i7 1165G7,BIOS设置UP档,也就是25-28W的功耗设置,这个是BIOS的默认值,并设置锁定功耗,考虑到这是一台掌机,功耗设置太高的话,在续航方面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过我感觉这个BIOS或许还是存在一些BUG的,设置UP档这里的CPU默认频率只有1.7GHz,平衡档才有2.8GHz,估计是厂家在做BIOS的时候把这个搞错了,不过既然是测试的话,我还是保持原有的设置来进行测试吧。

显卡:i7 1165G7自带的Iris Xe G7 96EU的核显,最大频率为1300MHz,BIOS的相关设置保持默认,驱动版本为30.0.101.1660,也就是英特尔上个月月底出的那版驱动。

内存:板载的海力士LPDDR4X 16G,BIOS中设置4267MHz,时序为CL36-39-39-90,规格在上一篇专栏就有提到过。

硬盘:三星PM9A1 512G,并更新了7601的固件,这版固件似乎优化了4K多线程性能,也再次优化了掉速的问题。

但是测试3A大作的时候,我还是会把它们放到那块外接的原装固态佰维NS200 1T上,虽然是放在硬盘盒里,但读写速度还是能来到1000M/s左右的,应该不会造成太大瓶颈。

我这样做一是考虑到空间问题,使用这块512G的固态放不下那么多的游戏,有时候有些游戏测完了就删挺麻烦,二是考虑到我平常也不怎么使用这台机器玩什么配置要求比较高的3A大作,也是为了减少换上去这块硬盘的磨损,毕竟PM9A1的寿命还是不高,我这块硬盘现在只剩98%的健康度了,而这次参与测试的3A大作需要也有好几百G了,我这边出租屋的网络一般,也是挂机下载了很久才下载完的。

系统:Windows11 专业版 64位,系统版本号为22000.593,考虑到Beta版和Dev版很多时候也是半成品,BUG比较多,而大多数用户也是使用稳定版的系统,所以这次测试所采用的系统也是使用的稳定版。

BIOS版本:2.29,除了内存设置4267,TDP设置UP档并设置锁定,风扇模式设置性能模式以外,其他设置均保持默认。

跑分和测试3A大作的帧数均使用机器自带的屏幕不外接显示器,测试过程中机器也是放在底座上,并插电使用的,系统中电源模式设置最佳性能。

首先是鲁大师的配置图,硬件评测和AIMARK,虽然它说这玩意能击败81%的用户我是不太信的,但这玩意的性能确实是比我之前在电脑城修的大多数老电脑要强了。

话说娱乐大师的这个AIMARK居然是拿手机做为单位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吐槽好。

那如果我拿845手机装上Win11的ARM版跑这个会怎么样呢? 不过有了这玩意以后,我那台Mix2s也恢复默认单系统和分区了。

CPU-Z测试

在25到28W的功耗设置下,i7 1165G7的性能已经超越了桌面级六代的i7 6700K,不过这个功耗墙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保守,将功耗放开和散热做好的的话,打7700K的话问题应该也不大。

wprime测试,这个软件可以通过计算质数来测试CPU的运算能力,刚好最大支持8线程的CPU,计算32百万和1024百万的质数所需要的时间如下。

Fritz Chess Benchmark,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际象棋跑分,反正都是性能测试,也拿来娱乐一下嘛。

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个人感觉Tiger Lake虽然单核性能超越了AMD的Zen2,但相比Zen3还是有点差距,三级缓存读写速度还不如AMD Zen2的快,不过我感觉Win11还是有点A黑,我那个3700X在Win11下的三级缓存跑分相比Win10还是慢了好多,到现在还是没完全修复。

AIDA64的GPGPU测试,话说TigerLake GT2的核显还是不支持双精度运算吗?去年我在测Ice Lake GT2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我还以为是那版驱动有问题。

CINEBENCH R23的跑分

PCMark10测试

3DMark测试,3DMark可以跑的项目我都测试一下吧。

另外上一篇专栏也提到过英特尔这代Xe核显可以支持采样器反馈了,3DMark里面也支持了这项测试,开启后的增益约为25%。

VRS则是上一代的Iris Plus核显就支持第一级了,这一代Xe核显还是不支持第二级,第二级估计要Gen12.7架构的ARC独显才能支持,测试了一下开启第一级VRS的增益大约为56%。

理论性能测试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测试游戏性能了,由于这一次Xe核显的性能还算可以,我也就准备了好几款3A大作来进行测试。

首先是极限竞速:地平线4,虽然打开游戏的时候弹出了这个窗口给人一种不是什么好预兆的感觉,但Xe核显在720P特效全低的设置下还是可以跑90帧左右的,我个人感觉已经算是非常流畅了,不过画质还是有点差,我感觉可以再多开一些特效。

Control,这款游戏应该是N卡优化的游戏,个人感觉对A卡和英特尔核显就不算是很友好了,我发现有个问题就是N卡玩这游戏的时候,启动游戏可以让你选择DX11还是DX12的图形API,而使用A卡或者英特尔核显可能就不会,是直接以DX11的模式进游戏的,不过我们也可以在启动选项那里设置-dx12来使用DX12的模式运行。

虽然以DX12的模式成功运行了,不过这游戏在这个掌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锁了分辨率,渲染分辨率很尴尬的锁在了1080P无法调整,明明以前我用Max测试的时候都可以调整的,估计是这个掌机屏幕太小了的原因。

这样的话特效全低最终跑下来大概只有20多帧的样子,但画面还是很精细的,我个人感觉应该是以1080P渲染才导致帧数比较低的,若使用720P或者540P的较低分辨率来渲染的话,应该还是可能跑到60帧的。

无主之地3,这游戏是我两年前玩的,应该是A卡优化的游戏,当时我拿Vega64在1080P下开恶棍画质,还是可以跑60帧左右的。

而这个掌机使用DX12的图形API,特效全低,渲染分辨率100%的话可以跑40到50帧的样子,不复杂的场景可以跑到接近60帧,在基准测试中平均可以跑到50帧。

而把渲染分辨率设置75%,在基准测试中可以跑50到60帧的样子,不复杂的场景可以跑到70帧,不过偶尔还是会掉到50帧以下,测试下来平均帧为57帧。

个人感觉玩还是可以玩的,上一代Iris Plus核显我只拿来玩过无主之地2,感觉3代就别想了,这一代的Iris Xe核显在720P下可以玩无主3了,还是没辜负我对它的期望。

不过有时候掉帧会比较严重,帧数突然从高变低还是有点影响游戏体验,这种情况应该可以开垂直同步解决。

刺客信条奥德赛,720P特效全低,跑基准测试可以跑20到30帧的样子,平均帧可以跑26帧,最高能跑38帧,对帧数不敏感的话锁30帧,应该也能勉强玩玩吧。

看门狗2,这游戏是16年的游戏了,个人感觉比较偏N卡,好多年前我最早拿Vega64玩1080P特效全开只能跑50帧的样子,后面更新了稳定的驱动才能勉强跑到60帧。

这个游戏以前我在Win Max上测试表现也不算是很好,那Win3的表现如何呢?

进游戏前那三个提示都不是什么好预兆,我个人感觉这游戏的优化本身也不算是非常好,既然是测试这台机器的话,我还是随便试试吧。

在720P窗口模式(全屏模式字比较糊)只能窗口化,低特效下大概能跑40到50帧的样子,场景不复杂可以跑到60帧,用手柄也算是勉强可以玩吧,不过我也不是很会玩这个游戏。

地铁:离去,这个游戏的配置要求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高的,以前最早拿Vega64在4K分辨率下只能流畅运行中等特效的样子,后面拿笔记本的RTX 2070随便玩了下,1080P下开光追以后也是要开DLSS才跑得动的。

不过高特效和光追什么的当然就和这台掌机无关了,除非外接显卡。

测试还是720P特效全低,使用DX12的图形API,在硬件性能有限的时候,肯定得优先保证流畅。

跑下来大概也能跑到50到60帧的样子,不过有时候还是会掉到50帧以下,个人感觉用手柄也算是可以玩了。

死亡搁浅,这游戏的优化个人就感觉非常好了,以前我用Win Max外接RX 290显卡在800P下玩高特效还是非常流畅的。

而Win3的话,在720P低特效下核显能跑到50帧左右,前面我也试过解锁更高功耗(35W)的话,还是可以跑到60帧的。

荒野大镖客2,这个游戏我则是遇到了画面偏位的问题,后面也是设置了窗口化才能正常显示。

使用Vulkan的图形API,720P特效全低跑评估测试,可以跑到40帧左右,不复杂的场景可以跑到50帧左右的样子,最终测试下来平均帧可以跑到44帧,相比老款的Win Max还是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不过我应该还是会用高配电脑玩这个,不会考虑拿这个掌机跑。

战地5,这游戏个人感觉算是A卡优化的游戏,前提是不开光追和DLSS,以前我拿Vega64在1080P最高画质下可以跑100多帧,4K分辨率最高画质也能跑50帧左右的样子。

而这个掌机720P特效全低,使用DX12的图形API,在画面静止的时候还是可以跑的到60帧的,不过移动起来掉帧还是会非常严重,会掉到40到50帧。

古墓丽影暗影,使用DX12的图形API,720P特效全低在基准测试中可以跑50到60帧的样子,测试下来平均帧能跑到60帧。

总之我随便测试了几个3A大作以后,感觉得益于Tiger Lake GT2的规模和频率的双重提升,这台掌机的图形性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720P全低特效下优化有些好的3A大作确实可以跑到60帧,有些帧数比较高的游戏甚至还能再开一点特效,有些游戏如果锁30帧你也能接受的话,那么这台机器确实可以算的上一台可以运行3A大作的掌机,不过能运行和玩的舒服的话,当然也是两码事。

个人使用感受部分

前面我测试了一下这个机器的性能还是有很大进步的,那么在使用体验方面个人也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就来说说我个人的使用体验。

个人体验仅供参考,感觉不同的人可能也会因人而异吧。

首先是握持的感受上,我个人感觉这台机器的握持是不太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裸机握持的时候感感到机器下方是有那么点棱角的感觉,磕着手心还是会稍微有点不舒服。

还有就是这个对称摇杆的设计,这个设计个人感觉有利有弊,怎么说呢,若你玩的游戏需要经常用到右摇杆,不太用的到ABXY键的话,那么就还好,我个人也算是能接受。

但如果你玩过有些标准的掌机或者手柄比较多,例如Swich,你可能就不太习惯这台机器对称摇杆的设计,而且如果你玩的游戏不太用的着右摇杆,需要经常用到ABXY键的话,就有点那个了,这台机器在正常握持的姿势下,ABXY键是需要缩着大拇指才能按到的,个人感觉需要频繁使用ABXY键的游戏玩久了的话,右手的大拇指还是很不舒服。

后边的两个自定义按键个人感觉也是如此,同样也是需要蜷缩着手指才能按到,因此个人就感觉这台机器的设计就并不是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不过GPD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个机器握持使用的问题,推出了这个外置手柄套,把这个套上以后,大拇指的关节就可以放在这个套子下方凸起的部分上面,这样按ABXY键就可以轻松一点点。

重量方面的话,同样还是使用以前那个称过Max的秤,随便称了一下这个机器的重量,测试下来裸机重量接近570克,手柄套接近100克,两个加在一起的重量也有600多克了,还是有点重量的,不过个人感觉比Max的800多克还是轻了很多。

虽然听上去不重,但请注意它是一台需要握持使用的掌机,对于手劲小的用户来说,这个重量也算是边玩边健身了。

屏幕边框方面的话,虽然相比Win Max那一代可以停航母的大边框来说,Win3的边框小了不少,但我个人感觉在这个小尺寸屏幕上的占比还是非常大的,对于这台屏幕空间是寸土寸金的掌机来说,还是稍微的不太合理,我个人感觉这个机器若是能做成无边框的设计,把屏幕的显示区域扩大到6寸的话,或许给人体验上会更好一些。

还有就是这个小尺寸屏幕的问题,它的显示区域大小仅有5.5寸,而Windows的软件和游戏在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是为主流尺寸的显示器设计的,很少为这种小尺寸的屏幕做优化,这就导致这个屏幕在玩有些游戏的时候还是会导致字比较小,看上去挺费眼的感觉。

个人感觉平常若需要拿来办公啥的,还是外接显示器来做吧,拿这么小个屏幕码字的话,真的是太为难自己了,不过外接显示器以后,它也可以用来处理同配置轻薄本所能处理的任务。

不过Win掌机的最终归宿果然还是用来推GAL,虽然之前我给Mix2s装上Win11的ARM版也能玩这些,但是x86转译成ARM本身也有性能损失,玩下来有时候还是会比较卡,而这个掌机则可以非常流畅的运行,玩起来果然是比那个手机舒服很多了,你看左上角,这机器拿来推GAL可以跑几百帧啊。

虽然这个机器在握持方面不是很舒服,屏幕比较小等,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不过Win3这一代机器在其他方面还是有进步的,例如手柄的体验,个人感觉就要比之前Max的好很多。

之前我拿Max的手柄玩游戏就感觉体验不算是非常好,感觉那个的摇杆有死区,握持的感觉也一般,而Win3的摇杆手感个人感觉还是进步了很多,相比Max也灵活了很多。

另外Win3的手柄支持了震动,肩键支持了线性扳机也是非常大的进步,以前我玩Max的时候那个机器的肩键就是不支持线性扳机的,也就是按了就是按了,它无法检测到你按压的力度,这样在有些游戏中(例如赛车游戏),你就只能完全加速或者完全不加速,而手柄有了线性扳机的支持以后就可以控制加速的力度了,玩这类游戏的体验就有改善。

还有就是震动的加入,以前玩Max它的手柄同样也是不支持震动的,而Win3的手柄支持了震动以后,玩有些支持手柄震动的游戏还是会有不同的体验,虽然这个震动的感觉我个人还是觉得一般,和正经的手柄相比还是差了点意思,但有总是比没有好的,这两点都要提出表扬。

外放方面的话,Win3的外放个人感觉比Max的进步了一些,但也只是凑合的水平,不过Win3扬声器的嗓门是真的大,我平常都是开比较小声来用。

性能释放、烤机测试部分

测试完性能和游戏表现以后,就要来测试一下这台机器的性能释放表现了,以前玩Max的时候,那台机器的性能释放表现确实是让我感到非常惊艳的,那Win3这一代的机器,会继承这个优良传统吗?

于是我使用AIDA64烤机测试,首先是单烤FPU,前面一小段时间内可以到PL1功耗的28W,后面降到了PL2的25W,单烤了30分钟可以一直维持在25W的功耗,此时CPU的温度为80度,全核心的频率3GHz。

单烤核显30分钟,核显的频率可以维持在1300MHz,温度56度,最大功耗似乎可以分配到20W的样子。

双烤的话则是CPU与核显共享功耗墙,30分钟以后,也能稳定压住25W的功耗,此时CPU的温度不超过70度,不过在这个功耗限制下,CPU与核显的降频都非常明显,其中CPU的频率降到了1.7GHz,核显也降频到了1000MHz左右,25W的功耗显然是喂不饱这颗CPU的,这样的功耗墙还是比较保守,对性能有更高要求,但对续航没太多要求一直插电使用的话,还是建议设置更高的功耗墙。

同样我也跑了一下3DMark的压力测试,最终以99.4%的稳定性,通过了20次的Time Spy压力测试,我个人感觉这个机器的散热和功耗方面还有余量,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可以手动设置更高的功耗墙。

总的来说Win3这一代机器依然继承了性能释放优秀的这个传统,个人感觉这么小的机器能有这样的性能释放,也是相当不错了。

总结部分

看完这几篇专栏后,相信大家对这台机器也有了一些了解,那我个人也总结一下这台机器的优缺点。

优点1:机器的滑盖设计很有意思,自带触控键盘和指纹传感器。

这台机器比较好的就是在如此小的体积下,滑盖以后还搭载了一个触摸键盘,前面也说过尽管我们也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触摸键盘来进行输入,但这台机器的屏幕比较小,打开触摸键盘也需要占用大半个屏幕了,而它搭载了那个触摸键盘的话,就可以使得我们在登录账号和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的时候方便很多,这个键盘也是全功能的,能带来的有些功能也是Windows自带的触摸键盘比不上的。

另外它搭载的那个指纹传感器我觉得也是一个很有用的设计,例如我只是拿来推GAL用不着键盘的话,开机的时候就不用滑开键盘进行输入密码,直接用那个指纹传感器就可以秒速进入系统,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个设计也是非常有用的。

优点2:机器体积小,随身携带方便。

这台机器的体积我个人感觉可以放进书包,甚至大一点的腰包中随身携带了,它的性能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个人感觉已经不输多年前那些低配不带独显的台式机了,这种性能的电脑可以随身携带,我感觉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优点3:性能释放优秀,且功耗墙可以随意调整。

Win3这一代机器依然延续了Max那一代性能释放不错的优点,我个人感觉它的性能释放方面还是可以的,这样小的体积能有这样性能释放的表现,也算是比较优秀了,它的功耗墙可以随意调整,我们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来自己调整功耗,这样就可以在机器的性能,续航时间和风扇噪音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缺点1:机器自带的固态硬盘性能较差,建议自己更换。

这台机器的M.2插槽是支持PCIE4.0的,可是它搭载的原装固态却性能一般,只有PCIE2.0固态的速度,因此对固态速度有需求,动手能力强的用户来说,我还是强烈建议更换固态,这机器到手的当天我就拆机更换固态了。

缺点2:机器屏幕的尺寸较小,默认情况下色温较高,需要校色后才可以拥有一个较好的色准表现。

前面也提到了这台机器的屏幕较小,而Windows软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主流尺寸的显示器设计的,很少为这种小尺寸的屏幕做优化,这就导致这个屏幕在玩有些游戏的时候会导致字比较小,玩起来看那些比较小的字还是不太舒服。

同样这块屏幕我在上篇专栏中,也提到了它默认情况下色温比较高,对于习惯暖色温的用户来说,可能还是会不太适应这种冷色温的屏,而且这块屏既然色温与标准值相差很大,那么肯定就会带来颜色偏差的问题了,这台机器所使用的屏幕在色准方面虽然有进步,但也是需要校色以后,才能有较好的色准表现的。

缺点3:机器的握持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且右摇杆和按键的位置不合理。

前面我说到了这台机器在握持的时候,机器下方是有那么点棱角的感觉,磕着手心还是会稍微有点不舒服,而且ABXY键需要蜷缩着手指才能按到,玩久了大拇指也是不太舒服,虽然GPD推出了那个外置手柄套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我还是希望下一代的机器,能够将用户握持感受这一块给重视起来。

总结下来的话这台机器依然还是存在着优点,也同样存在着缺点,这样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值不值得买?

说实话如果你属于不是很懂电脑的群体,只考虑使用这台机器玩游戏,且打算拿来运行3A大作的话,那我的回答当然是不值得,且完全不推荐。

原因之一是这台掌机要作为一个完全用来玩游戏的设备的话,我个人认为它还是不太成熟的,它的屏幕还是太小了,握持方面也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在这样一台四不像的设备上玩3A大作确实比较勉强自己,目前玩3A大作的最好方式还是使用高端台式机或者游戏本。

还有一个问题是核显驱动的问题,虽然它的英特尔核显已经很强了,性能相比前几代也是飞跃性的提升,但驱动稳定性个人感觉还是一言难尽的,虽然英特尔在业内是大佬,但在高端显卡领域,它还只是个刚入门的新人,目前它的核显拿来跑3A大作可能会存在一些BUG,例如会出现无法进入游戏,游戏闪退,显示不正常,花屏,黑屏,掉驱动,报错等问题,有时候还是需要通过更新驱动,或者给游戏设置窗口化运行,打补丁等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才会说出如果你不是很懂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而只是想拥有一台能够运行3A大作的掌机而打算购买这台机器的话,那我劝你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去买台正经的游戏机来享受游戏更好。

同样这台机器让人劝退的就是价格方面了,这台机器虽然也是我四千多收的二手,但它全新的价格还是很贵,这个价格也是让人一点想下单的欲望都没有。

我个人的想法也是如此,如果有7000块钱让我购买一台电脑的话,我当然还是会选择组装台式机,或者买一台高性能笔记本,而不会选择购买这玩意。

那么,这个机器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吗?

当然不是,这个机器做为一种小众的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也当然是比较小众的,我同样也算是这类UMPC的爱好者,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也买不起全新的机器,但只要能降到我个人能接受的价格,且经济实力允许的话,我还是会考虑购买的。

我个人也同样关注了GPD很久,虽然它们的营销确实很不讨喜,但是它们的产品我个人觉得还是在不断进步着的,至少性能方面每一代都有很大的提升,从最早期的Win1搭载没什么性能的阿童木处理器,到Win2使用酷睿M,再到Win Max和Win3使用15W搭载锐炬核显的U系列处理器,机器的性能还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的,细节方面也是如此,例如Win3这一代关于手柄体验方面,也是有很大进步的。

现在随着核显性能的大幅提升,英特尔与AMD又开始了内卷,x86的低压芯片也逐渐有了更好的表现,这样就使得这类掌机的性能越来越强,能玩的游戏也越来越多,我个人也同样期待着未来可以在一台成熟的Windows掌机上,体验到流畅且画面精美的3A大作。

很多人说如今电脑硬件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因为现在PC的形态已经固化了,更多的用户也更偏向使用手机,而不再使用电脑,因此需要有厂商推出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还是很重要的,例如这个掌机的形态上就很有意思,在外出的时候可以做为我们的怀旧掌机,回到家插上底座,外接显示器与外设可以变成一台桌机,接上雷电扩展坞的话,它还可以成为一个高性能的游戏设备。

不过这个机器加上对应配件,雷电扩展坞和一张性能不算是很差的显卡,需要花费的钱也不少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可以说是没啥意义的,甚至从这个机器的性价比方面,也根本不值得推荐,但我们也还是可以为探索这个行业的先驱们献上掌声,正是因为他们的探索,才使得我们的下一台电脑或游戏设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最终说到底游戏好不好玩,其实并不取决于机器,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曾经小时候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台高配电脑玩游戏,长大后终于用上了高配的机器,却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好好体验游戏了。

我个人的想法也是如此,当年总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台能够流畅运行红色警戒3的电脑,虽然现在可以随便在4K分辨率下玩红警3高画质了,可最让我怀念的依旧是当年那个没什么烦恼的下午,自己用那台低配的老电脑在800x600的分辨率下开着最低特效,顶着仅有个位数帧数通关了红警3原版与起义时刻的时光。

而现在的我,已经成为了需要为自己生存而奔波的社畜,转眼之间自己搬出来住也有半年了,Steam上虽然买了大量的3A大作,但一直都处于吃灰的状态,平常工作之余也认为自己不能只想着娱乐而是想着学点什么,不然自己一辈子都只能干搬砖类的工作。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棱角已经被生活所磨平,有时候假期加班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未来的生活,或许还要我再次面对996甚至更长时间,压力更大的工作,还要再面对职场上内外的压力与诸多的不公,这还需要我保持一个较好的心态去面对。

游戏之所以能让人热爱,不仅是它们能让生活中忙碌的我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美好的回忆。

而我购买这台掌机的念想,正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重新找回对游戏,对掌机的热情吧,若干年后,希望回想起自己年轻工作时候的时光,可不要只有忙碌与加班啊。

那么关于这台机器的文章就到此结束了,本人能力有限,测试结果和有些新技术的解析仅供参考,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也欢迎大佬指正,感谢大家的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